作者:中影人藝考舞蹈學院 來源:www.ponycyclestore.com 發布時間:2022-06-10 閱讀量:267
中國古典舞舞姿的體態特征可用“圓、曲、擰、傾”四個字概括,它是中國古典舞的基本元素,也是舞姿造型中必不可少的體態。我國舞蹈家將手、眼、身、法、步巧妙地與婀娜多姿、形態萬千的舞姿造型相結合,創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表演藝術,為傳民族之情,達民族之意提供了豐富的舞蹈語匯。但舞姿的千變萬化,總是不離“圓、曲、擰、傾”的體態特征,下面筆者就多年來對中國古典舞的學習與認識分析述之。
(一)圓
“圓”:“圓”的體態在中國古典舞的舞姿中,運用非常廣泛。它是身體以腰為軸心以圓為軌跡進行運動,形成“三圓”動律,即:平圓、立圓及八字圓。而八字圓又是各種轉換連接中的必然過程,是轉換的銜接點。在審美上它是一個弧線,在動作上主要在踝關節處做勾、撇、繃,小腿要在膝關節處做端、直、掖,小臂關節運動的晃手,上臂在關節處的搖臂,以及腰、胸頸在回旋等都是舞姿“圓”的體現。
例如在舞蹈中常出現的“云手”動作,是以舞者的腰部為中心,依靠手臂前后左右依八字形揮出圓形的“風火輪”,并依圓形(八字形或蛇形)交替碾行的“走圓場”,以腰為軸而臂為輔,做舞姿立圓的運動的“翻身” 等,都是“圓”這一特點在身法、技法上的具體化。
(二)曲
“曲”:就是曲線,是中國古典舞舞姿中的又一特點。它注重形體的曲線美和運動過程的迂回曲折,是指身體和四肢彎曲成各種不同的弧度,表現舞姿的柔美線條及柔和曲線,暗示含蓄的意思。在舞姿動作中,要避免棱角,不能直來直去。它講究從反面做起,比方說“欲上先下,欲左先右,欲沖先靠,欲前先后”等,例如:做“順風旗”時,一臂上舉稍彎曲的同時手心向上做“托掌”動作,另一臂拉開“山膀”形成雙向彎曲,做“山膀”時,雙臂呈弧形線條即可。
(三)擰
“擰”:是中國古典舞美的支柱,是指下身固定,上身(包括腰、肋、肩、頸、頭)向左或右作水平旋扭。“擰”在中國古典舞身韻中運用最多,其作用是非常重要而突出的,許多舞姿和技巧都用“擰”的動律構成,而且將它與別的元素相結合,從而產生新的復合元素。在擰的體態特征中,多以腰為軸的“橫擰”加以運用。不同的舞姿都是在“橫擰”的基礎,融入胸與肩的仰或含進行變化的。“擰”的主要形態之一是“臥云”,“它要求舞者向右蹋步,漸漸下蹲時向左側擰動下身,最后,右腳著地,左腿盤擰在右腿之上,右手抬至后背,整個人給人一種復雜的盤繞之感”。
(四)傾
“傾”:主要指的是身體的傾斜,要求是以髖關節為限的同時上身軀干往前、后、左、右做不同程度的屈伸、伸躺等動作,如:探海、踹燕,老鷹展翅等。當然,也可在傾的基礎上,加上其他的動作元素,形成各種豐富的姿態,讓舞姿更加的多元化。
綜上所述,從古典舞舞姿的這些體態特征不難看出,它都是一些上身的變化,其中蘊含了“剛健挺拔、含蓄柔韌”的氣質美。通過對古典舞體態特征的認識,了解到舞姿中的圓、曲、擰、傾是相通的,有著大圓套小圓,圓中有曲,曲中有圓,及“十擰九傾”等規律。能夠更好地掌握中國古典舞舞姿的特點,并自如的運用,從而使舞姿在舞蹈中起到點睛的作用。
二、中國古典舞舞姿的點、線配合
(一)含義
點和線是經常提到的專業術語,它本身的含義也是多方面的。它的點就是舞姿的造型,線就是舞蹈運動的過程。從動作的外部形態看,“點”指的是在舞蹈動作中突然停止或突出的強拍,“線”指的是舞蹈動作的路線;從氣韻來看,“點”通常指的是舞者瞬間的閉氣,包括在舞者動作起伏的強弱以及眼神的作用和轉換,“線”更多的是指在運動過程中的動感、樂感以及韻律感。
(二)節奏
用“點”和“線”來表現舞蹈動作外部運動軌跡及節奏處理的強弱快慢是非常重要的。中國古典舞在節奏上,并不是勻速的,而是在“慢而不斷、快而不亂、動中有靜、靜中有動”的自由且有變動規律的節奏中進行的。此外動作的力度也是有區分度的,有輕、重、緩、急、強、弱、快、慢等區別,這些都是通過肢體動作所表現出來的。點與線,身與心,外在節奏與內在節奏的完美融合,使中國古典舞的舞姿具有“以形傳神,形神兼備,身心并用,內外統一”的獨有特色。
三、中國古典舞舞姿在技術、技巧的運用
中國古典舞蹈的精華之一就是身法和舞姿,中國古典舞舞姿的技巧以擰傾體態的舞姿結構為主要特色,與芭蕾舞舞姿的技術技巧有較大區別。將舞姿運用到旋轉、翻身、彈跳中,不但能豐富人物性格,更能為舞蹈增分添彩。
說明:文章內容來源網絡整理僅供參考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(QQ:1624823112),萬分感謝!